朱俊明
来源:互联网

朱俊明,男,1965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中国共产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2年,朱俊明考入湖南医科大学,1986年,朱俊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朱俊明分配至中国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工作。2009年,朱俊明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主动脉疾病诊疗策略与致病机制的研究。截至2025年11月,朱俊明主持并参与主动脉相关课题22项。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文章9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国际专著2部。牵头制定中国诊疗规范3部,参与发布国际共识1部。参加国际大会发言14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4名。主办全国学术会议20次、培训班12期,培训专业人员2400余人次。向中国30省(市)共200余家医院推广诊疗技术和规范,指导治疗1.5万余例次。

2021年6月17日,朱俊明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2023年5月,朱俊明荣获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称号。截至2025年11月,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他同时也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优秀医师奖(金刀奖),金手术刀奖获得者。

人物经历

1965年6月,朱俊明出生于湖南省

1982年9月至1987年7月,朱俊明在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就读,获本科学位。

1986年,朱俊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朱俊明于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担任住院医师。

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朱俊明在中国医科院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朱俊明在中国医科院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1993年9月至2001年7月,朱俊明在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担任主治医师

2000年6月至2000年12月,朱俊明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进修。

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朱俊明在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担任副主任医师

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朱俊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担任副主任医师。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朱俊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担任副主任医师,同时兼任心外科副主任。

2012年1月至今,朱俊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七科主任。

2012年12月至今,朱俊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朱俊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

2016年1月至今,朱俊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朱俊明优化了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外科手术策略,改善治疗效果。研发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研发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复杂主动脉病变,术后内漏和再干预率降至0%和5.3%,显著优于腔内治疗(43%和18%);此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杂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改良分型,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朱俊明完成了全球最大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危重孕产妇的多学科规范化救治,显著提高了母胎存活率。率先形成成熟的妊娠合并主动脉疾病多学科团队救治机制,并提出规范化诊疗策略,使此类危重孕产妇死亡率由30-50%降至13%、足月胎儿死亡率由50%降至0%。

3.朱俊明建立了围术期脏器并发症防治技术体系,显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1)首次提出新型复合肺保护策略,将肺部并发症从20-30%降至10%以下;(2)发现氙气后处理的脊髓保护新机制,为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率先开展预防性脑脊液测压引流技术、术中脊髓诱发电势监测技术及氙气脊髓保护技术,将截瘫发生率由13.3%降至2.6%;(3)首次发现肾阻力指数是预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准确指标,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4)首次明确急性AD围术期凝血因子的变化规律,为出血并发症的精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4.朱俊明创立了精准的手术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基于中国最大的主动脉疾病数据平台,首次建立主动脉外科术后死亡、低氧血症、截瘫及肾衰竭预测模型。

5.朱俊明创造了中国首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停循环手术后胎儿存活的奇迹,率团队将中国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死亡率由20%降至5%居世界领先水准,他创建的主动脉疾病绿色通道每年接受急诊患者800例。疫情初他率先进入隔离病房完成首例三级防护下的主动脉夹层手术,疫情间他顶住压力带团队完成同类手术33例。在国际上朱俊明首次创下1根血管挽救3条生命的辉煌战绩;他创建的主动脉夹层绿色通道每年接诊约80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从接诊到手术最快2个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

论文著作

截至2025年11月,朱俊明主持并参与主动脉相关课题22项。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文章9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国际专著2部。

部分学术论文

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

人才培养

截至2025年11月,朱俊明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54名。主办全国学术会议20次、培训班12期,培训专业人员2400余人次。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事迹

力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难题

2017年大年初二,一位妊娠16周的孕妇因突然剧烈胸痛入院,被诊断为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是唯一的存活途径。朱俊明联合妇产、麻醉、体外、新生儿多学科协作,制定了周密的围手术期保胎方案,并在5小时内完成了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6个月后,胎儿顺利娩出,且2年后的体力智力发育均无异常。这就是中国医学史上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进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第一例存活娩出的孩子。朱俊明不由感慨:“这个生命太伟大了,她是在鼓励我们这些医生,每一个生命都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挑战都不能放弃,生命的极限是无止境的,医生必须直面挑战。”

2019年8月19日,时值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朱俊明团队又成功完成一对龙凤胎的妊娠终末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创造了“一根血管三条命”的奇迹。

大医情怀倾囊相授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北京市一级响应状态下,朱俊明成为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心外科专家,他带领团队完成中国第一例在三级防护下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从2020年1月23日至4月30日,绝大多数诊疗停滞,朱俊明团队坚持完成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33例,其中,3例为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都母子平安。

1根血管挽救3条生命

2021年7月1日,朱俊明成功救回一位因患腹主动脉瘤命悬一线的女患者,巧的是,这对医患竟是在手术台的二次“相遇”。两年前,这位女患者怀着龙凤胎罹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正是朱俊明用1根血管挽救了3条生命,完成了世界首例双胎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那是2019年中国医师节当天,凌晨4时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急诊收治了一名特殊患者——怀着双胞胎宝宝的准妈妈,腹中孩子已37周。心脏超声诊断显示: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准妈妈和腹中两个宝宝非常危险,必须尽快手术!于是,麻醉科、体外循环科、产科学、新生儿科、心脏外科5大科室,20名医生迅速集结。一场大型多学科协作的复杂手术迅速启动。产科和新生儿科打前站,助产士和儿科医生在台下保驾护航,朱俊明一直守在手术台旁,随时准备上台……很快,一对新生儿评分满分的龙凤胎宝宝顺利出生!接着,朱俊明亲自主刀,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为两个宝宝保住了妈妈。这是中国医师节当天朱俊明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人物评价

朱俊明的办公室挂了一幅字:“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满乾坤”。这就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评)

朱俊明始终心系患者。最近在他的推动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和影像科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使急诊胸痛患者“一站式”CT检查得以优化。在医生陪同下,患者可在术前同时做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CT检查,为救治生命赢得更多时间。(中国文明网 评)

参考资料 >

朱俊明.中国文明网.2025-11-22

学名医典范 做苍生大医|朱俊明:赫赫有名的主动脉疾病战神.微信公众号.2025-11-22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导师介绍.ccmu.teacher.360eol.com.2025-11-22

朱俊明.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5-11-22

朱俊明.首都医科大学.2025-11-22

朱俊明.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5-11-22

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号.2025-11-22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11-22

朱俊明同志获 “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5-11-22

[敬业奉献]朱俊明:不放弃一线生机 生死场上屡创奇迹.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11-22

学名医典范 做苍生大医|朱俊明:赫赫有名的主动脉疾病战神.微信公众号.2025-11-22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