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拉丁学名:Moringa oleifera),又称伞状花、鼓槌树、奇树,是辣木科辣木属的植物。其原产印度,广泛种植于各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台湾、云南省等省份。辣木常种植在村旁、园地,亦有野生的。
辣木高达12米,叶常为三回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鞘状,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通常顶端的1片较大,下面苍白色,无毛,叶脉不明显;枝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根有辛辣味;花期全年;蒴果长20-50厘米,果期6-12月。辣木性喜温暖和阳光照射,不耐寒冷,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中,南亚热带可用矮化植株进行盆栽莳养。辣木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辣木种子可榨油,其对于气味有较强的吸收性和稳定性,故可用作定香剂。辣木是观果型落叶乔木,可单植、丛植、群植,可作为树篱,特别适合观光果园和休闲农场;因其长期开花,无季节之分,通常也可作为观赏植物用于道旁绿化、美化庭院。此外,辣木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根、叶和嫩果有时亦作食用。2019年8月,辣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生活型:乔木;
株: 高达12米;
根: 根有辛辣味;
枝: 枝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小枝被短柔毛;
叶: 叶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25-60厘米,在羽片的基部具线形或棍棒状稍弯的腺体,腺体多数脱落;叶柄基部鞘状;羽片4-6对;小叶3-9,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厘米,通常顶端的1片较大,下面苍白色,无毛,叶脉不明显;
花: 花序广展,长10-30厘米;苞片小,线形;花期全年;
果: 蒴果长20-50厘米,径1-3厘米,下垂,3瓣裂,每瓣有肋纹3条;果期6-12月;
种子:种子近球形,径约8毫米,有3棱,每棱有膜质的翅。
分布栖息
辣木原产印度,广植于各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台湾、云南省等省份。常种植在村旁、园地,亦有野生的。
生活习性
辣木性喜温暖和阳光照射,不耐寒冷,在厦门市、广州市南部、海南省能露地越冬,其他地区只能盆栽,冬季进入温室莳养。它要求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生长,南亚热带可用矮化植株进行盆栽莳养。
繁殖方法
辣木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采种时间
辣木的果实7~11月陆续成熟,当蒴果由绿色转为褐灰色便可采收。采得过早,种子不饱满,发芽率低;采得太晚,蒴果开裂,种子容易散失。果实采收后,可先放在室外阳光下晒一晒,使其种壳干裂,然后打破种壳便可取出种子。辣木在热带地区可以随采随播。如果在亚热带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播种的话就可以将种子装入纱布袋中,吊在室内较高的通风处,切勿用塑料袋装,以免密封使其受腐。同时,不用袋装,也可用沙藏。方法是:将采收的种子清除杂质,挑选饱满的种子,用冷河沙进行层积贮藏,这种方法更能保持其种子的发芽能力。
浸泡种子
辣木在播种以前,最好对种子进行温水浸泡,这样种子发芽出土就比较整齐,同时经过温水浸泡催芽,能使种子提前发芽出土。浸种时,一般在清明节前8~10天,先用40℃左右的温开水浸泡,气温低可每天浇水一次,气温高可2天换水一次,连续浸泡3~4天,看到种子外层皮膨大鼓胀时捞起,稍微晾一下即可播种。
苗床准备和播种
播种苗床要选向阳背风、土层深厚、质地肥沃的地方,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具有较强的透气、渗水能力,然后进行深翻,整细耙平,制作露地苗床。如果播种基质质量差,苗床上还可用森林腐叶土、黄色沙质土、腐殖土、堆积腐熟的干杂肥配制。配好后的土壤还要进行曝晒消毒,如果阳光不强烈,还可进行药物消毒。苗床理好后,用甲醛水溶液稀释,喷洒于播种地面,并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2天,再晾晒数天后便可使用。如果没有福尔马林,也可用乐果和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辣木种子宜条播。播种时,可在准备好的苗床上,理成浅沟,再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地播种在苗床内,覆盖细沙土,用细孔喷壶把水喷透,苗床上覆盖稻草,以利保温保湿。
播后的管理
播种以后到出苗前期,土壤要保持湿润,给水要均匀,切不可使基质忽干忽湿或者过干过湿,要经常检查覆土是否盖好,以防雨水冲刷床面。如果遇到倒春寒,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利保持苗床温度。种子发芽出土后,需及时揭去各种覆盖物,使之逐步见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在真叶出现后,可施淡肥水一次,待其2片真叶长定以后,可视其株行距的密度进行一次间苗,将过密的生长纤细的拔去,使其留下的壮苗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间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免幼苗根部松动而死亡。夏季要在苗床上搭设荫棚,使其幼苗不受阳光曝晒;冬季根部要壅土,并在迎风面设立风障防寒。次年早春进行移植,放大株行距。为了盆栽莳养,可用小花盆移植,为矮化盆栽打好基础。
栽培管理
辣木,适宜在热带和南亚热带露地栽培,但是在其他地区也可挑选矮化品种进行盆栽,时间在春季新芽尚未萌动时进行。辣木根系比较发达,而且吸附力强,因此,对其栽培基质选择比较严格。凡粘性重、保水性强的土壤,均容易引起烂根。经实践证明,必须配制专门培养土,才能养好辣木花。其培养土可用森林腐叶土、山泥土、沙质菜园土,腐熟的干杂肥或厩肥配制。配好后先混合,曝晒数日,然后整细过筛,便可上盆使用。栽培前,要挑选大小适宜的土陶花盆,清水浸泡,再用碎盆片棚盖花盆底孔,使其既畅通排水,又能防止基质流失。花盆底部填放一层用骨粉、油枯粉、培养土各等份配制的基质,上面再填培养土。栽培时,待宿土取苗,修剪过长根系和不理想的枝条,植于花盆中央,周围填土至盆沿处,摇动几下,使其基质和根系密贴,然后用洒水壶把水洒透,再把花盆置于温暖向阳的地方,使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以利提早发芽。
水肥管理
辣木是一种生长繁茂的花卉,作为盆栽观赏,更是希望它旺盛生长,因此,莳养者必须随时向其补充养分,在充分上足基肥的前提下,每年还须多次施入有机和无机肥料。春季新芽萌动前,可结合浇水、松土,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新梢萌发后,可施一次含磷钾较多的肥料,必要时可在稀释好的有机液体肥中加入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有效浇灌。注意:施肥后次日把水灌透,以免损伤根系。辣木的花期较长,莳养者可根据盆栽植株的长势,经常施入以磷、钾为主的肥料。但是,施肥不宜过浓,注意薄肥勤施,保护好花蕾,以利长期开花。辣木是一种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但是盆栽植株则更喜欢土壤中有一定的氧气,长期进行有氧吸收和呼吸。在特制的培养土中,植株就能旺盛生长。结合施肥,每次松土,再把水浇透,达到盆土疏松、肥沃、湿润、透气性能好,植株根系的吸附能力就特别强。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必要时再喷水一次,随时向花盆周围洒水,改变环境小气候。秋季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浇水要适当减少,以盆土不干为宜。冬季落叶后,可把花盆放在温室中,每十天半月浇水一次即可。
温度和光照
辣木是在每年的春末、盛夏、初秋开花。热带和亚热带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都在18~29℃,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阳光充足,植株光合作用特别旺盛,积累的养分也特别多,所以,辣木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秋季气温低于16℃时,叶片开始老化、发黄,最后逐渐脱落,当气温继续下降至8~9℃时,叶片全部落完,进入冬季休眠,因此,栽培地区要求全年无霜或基本无霜,否则植株难以过冬。辣木在生长季节,要求有较强的阳光照射,栽培地点不能过于荫蔽。盆栽植株,在保持土壤湿润的前提下,可将花盆放在东南向的阳台上莳养,让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夏季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盆栽植株也能繁花满树,但是,在温度、光照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时候,水肥还应跟上,这是养好辣木花的关键。
主要病虫害
辣木对各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轻微发病无须用药,可以剪除所有的枝叶,15天左右就可以重新长出健康的叶子。辣木的害虫主要有蝶类美国白灯蛾、红蜘蛛、潜叶蝇和尺蠖,但危害较轻。防治方法:用手工摘除病叶或用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定虫隆、卡死克等常用杀虫剂防治蝶类幼虫。辣木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白粉病。防治方法:在苗期要防积水或浇水太多。可用粉锈宁、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
保护级别
2019年8月,辣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为无危(LC)。
主要用途
经济价值
辣木种子可榨油,含油30%左右,为一种清澈透明的高级钟表润滑油,且其对于气味有较强的吸收性和稳定性,故可用作定香剂。材质较软,在民间多用于作薪柴,根部可用来雕刻。辣木也可以开发作为牛、羊饲料,辣木籽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观赏价值
在园林绿化中,辣木因其长期开花,无季节之分,通常作为观赏植物用于道旁绿化、美化庭院。
辣木是观果型落叶乔木。可单植、丛植、群植,可作为树篱,特别适合观光果园和休闲农场。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经。
食用价值
辣木根、叶和嫩果有时亦作食用;新鲜的辣木叶子可以当做蔬菜,直接被人体食用,因此在种植2个月之后的辣木树可以定期对枝梢上的嫩叶进行采摘,烘干研磨成粉,加入到其它食材中,用来作菜;而相对比较老的叶子则可以在采摘之后经过焙炒制作成茶叶。
幼嫩时期的辣木果荚同样可以烹调食用,辣木果荚变成黄色且完全干瘪无多余水分之后,则可以将采收的种子碾压成粉末用于制成调味品。
参考资料 >
辣木.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10-31
Moringa oleifera Lam..catalogueoflife.org.2025-10-31
Drumstick Tree .iucnredlist.org.2025-10-31
MoringaoleiferaLam..植物智.2025-10-31
【绿化处】辣木结果好似满树棒槌.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25-10-31
【寻味民众】辣木入菜,美味养生两不误!.中山日报.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