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外文名:Wei Zhang),1981年7月出生于达州市大竹县,数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他主要从事数论、自守形式和算术几何等方面的研究。
1994年至1997年,张伟就读于大竹中学。2000年,他从成都市第七中学毕业后正式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2004年,张伟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他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张伟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张伟担任该校BenjaminPeirce研究员;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张伟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17年7月起,他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一职。2018年,其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正教授,并荣获科学突破奖,同年受邀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2023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张伟先后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斯隆奖、数学新视野奖、克雷研究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1年,张伟出生于达州市大竹县天城乡。他的小学前四年在村小读书,到了五年级转入到大竹县天成乡小学。1994年至1997年,张伟就读于大竹中学。高中毕业那年,张伟作为四川省代表队成员参加全国数学冬令营,获得保送北大数学系资格,并于 2000 年从成都市第七中学毕业后正式入学。
2004年,张伟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其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张寿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张伟在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论文中,他同时也推广了希策布鲁赫—乍基亚(Hirzebruch-Zagier)和格罗斯—科恩—乍基亚(Gross-Kohnen-Zagier)早期的主要工作。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张伟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0月,张伟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随后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其担任该校BenjaminPeirce研究员;2011年7月起,他转入哥伦比亚大学。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担任副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张伟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16年8月6日,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张伟获得晨兴数学奖金奖。2017年7月起,他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一职。12月3日,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颁奖典礼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恽之玮、张伟因为发现证明了函数域中的高阶赣语Gross-Prasad猜想而获得了数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数学 Prize)。2018年,其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正教授,并荣获科学突破奖,同年受邀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2019 年因在算术几何与自守形式的算术面向上的突破性工作获得克雷研究奖(Clay Research Awards),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数学家。2023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研究方向
张伟主要从事数论、自守形式和算术几何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05年,张伟开始做库达拉猜想(Kudla Conjecture)的研究,大约在2005年底,他不仅明白了这个猜想的意义,而且还找到了独创性的证明方法,并在博士论文中有条件地推广了博切尔兹(Richard Borcherds)的结果(余维数1情形下的库达拉猜想),并因为这个过程,基本上证明了库达拉猜想。
张伟与张寿武和袁新意合作建立了瓦尔斯普尔热(Waldspurger)公式在算术代数几何下的一个模拟,该成果以书的形式出版在《普林斯顿数学研究年刊》上。
张伟与恽之玮发现并证明了函数域中的高阶Gan-Gross-Prasad猜想,他们发现证明的这个公式和7个“千禧年问题”中的3个(霍奇猜想、黎曼假设、BSD猜想)都有关系。该等式是连接了数论和几何的两个量,几何那边和代数几何中的霍奇猜想有关,数论那边和伯恩哈德·黎曼假设中的黎曼Zeta函数有关,这个等式本身可以看作是在BSD猜想框架下的一些拓展。
学术交流
2018年,张伟在巴西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题目为《Periods, cycles, and L -functions: A relative trace formula approach》的学术报告。受Gross-Zagier和Waldspurger公式的启发,他回顾了关于自首周期积分的猜想和定理,志村簇上的特殊圈,以及它们对于L-函数及其导数的中心值的联系。着重于全局的Gan-Gross-Prasad猜想,他们的算术版本以及一些变形,讨论了相对迹公式和算术基本引理猜想等研究成果。2019年,张伟参加了2019 年克莱研究研讨会。2023年,其参加了 MSRI“代数闭链、L 值与长城欧拉系统” 项目学术交流会。
科研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张伟主持或参与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研项目4项。
学术论著
张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er. 数学 Soc.、Ann. Math. 和Invent. Math. 等顶级期刊上,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方法。
人才培养
张伟30岁开始带博士生。截至2016年8月,张伟已经指导了三名博士生。2019年,张伟做客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华罗庚冠名讲座”,为清华大学师生带来两场题为《L-functions and Arithmetic Intersection Numbers》的专题学术报告。在分享会上,张伟教授与学生们围绕学习经历、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话题展开交流。他建议学堂班的同学在本科和初期研究阶段,不要过早的设定研究领域,而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今后的研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伟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他在美国高校求学、研究和任教的经历,建议同学们注重积累研究经验。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伟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母务农,兼做点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张伟在小学的时候展现出数学天赋。当时奥数尚未流行普及,其小学数学老师仅在课余向班级内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韩信点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趣味数学参考资料,以满足少数学生的求知需求,张伟即为此类学生之一。此后,张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转变为痴迷,并凭借相关能力获得全国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他曾表示,小学数学老师在其启蒙阶段提供了重要引导,为他开启了接触数学领域的大门。
高中时期,张伟几乎常年都穿一件白色衬衣,而冬天则在薄衣上罩一件外套。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他人的合作,张伟在数论、自守形式、L函数、迹公式、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数学的广泛领域,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因为他早期的奠基性工作和最近的两项工作,张伟博士已经成为他所在领域的国际领袖。(佛罗里达大学数学教授K·阿拉底 评)
张伟是在国际数学界非常有影响的一批年轻的中国数学家之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 张寿武评)
张伟,作为达州市人民的自豪,同时也是在国际数学天空中熠生辉的学术巨星。(达州晚报评)
张伟在29岁时曾获得过拉马努金奖,加上本次晨兴数学金奖,他已然成为了当下国际数学界一颗闪耀的学术之星。(华西都市报 评)
参考资料 >
数学苍穹闪烁中国新星. 神州学人杂志 .2025-10-26
35岁川籍数学家张伟摘取“华人菲尔兹奖”(图).中国新闻网.2025-10-26
祝贺!院友张伟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微信公众平台-北京大学.2024-01-20
大竹中学杰出校友张伟教授访谈录.大竹中学杰出校友张伟教授访谈录.2025-10-26
【文俊讲坛】张伟 教授.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6
35岁川籍数学家张伟摘取“华人菲尔兹奖”(图).环球网.2025-10-26
大竹中学知名校友张伟院士到大竹中学作专题讲座.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6
大咖来了!数学家张伟校友回到母校参观交流.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6
张伟简历.math.mit.2024-05-06
数学苍穹闪烁中国新星.科学网.2024-04-07
校友恽之玮、张伟获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25-10-26
北京大学八位教师校友在2018年巴西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5-10-2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伟做客华罗庚冠名讲座.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2023-12-19
在竹中三年的初中生活轨迹.达州日报网.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