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又名《医方四续》,藏名为《据悉》,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术权威工具书,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为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论体系。
《四部医典》形成于公元8世纪,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77章,内容涉及1616种病症,记载了2258种方剂。第一部为《总则本》或《总则医典》(藏名《扎据》),共二十六章。第二部为《论述本》或《论说医典》(藏名《协据》),共三十一章。第三部为《秘诀本》或《秘诀医典》(藏名《门阿据》),共九十二章。第四部为《后续本》或《后续医典》(藏名《其玛据》),共二十八章。该著作涵盖医学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的分类以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内容,既有医学理论,也有具体医疗实践,奠定了藏医药学的基础。1546年首次将《四部医典》木板印刷,发行到藏区各地,之后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木刻版和注释,成为藏医药领域最经典的名著。其中,扎塘版于1546年由藏医学家苏喀尔·洛珠杰布依据宇妥·萨玛云丹贡布亲书的《四部医典》手稿和金注本刻制而成,是最早的木刻版,也是各种《四部医典》木刻版本的祖本。其他木刻版分别为1640年由藏医学家杰尊贡嘎宁布主持修订的达旦版;1662年由阿旺罗桑嘉措召集各地藏王医学家修订后刻制的甘丹平措林版;1892年由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组织藏医学权威主持修订后刻制的药王山版。1942年金汁手写版《四部医典》是不可多得的集造纸、书法、装帧、美学于一体的艺术精品。
《四部医典》在藏医药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堪比《黄帝内经》,是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典籍代表之一,其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也极具研究利用价值。 2015年5月,《四部医典》以文物文献名义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8年6月,《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23年5月,《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成书背景
作者背景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约708~833)唐代杰出藏医学家。又称老宇陀·元丹贡布。其生卒年尚有争论。堆龙格那(今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区)人。出生于藏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藏王赤松德赞(754~797)曾召其至桑鸢,与王室侍医高足昌秋、格尼可布等名医辩论获胜,声誉大振。后随内地入藏之汉族名医东松嘎瓦习医,学成又游学全藏、内地五台山及尼泊尔、印度等地,造诣颇深,由赤松德赞任命其为吐蕃王朝之首席侍医。曾为藏王治愈异疾,名益显。继承前人经验,总结个人医药实践,并吸取已译成藏文之古代医著《医学大全》及《月王药诊》之精华,历二十余年,与其他藏医学者共同编辑成《四部医典》,为古代藏医学之经典著作。精于脉诊、尿诊,在颅脑外伤及骨科手术方面亦颇有成就,并能针药并施,提高疗效。又倡医生需有高尚医德,在藏医史上有“医圣”之称。尚著有《脉学师承记》《原药十八种》等,于藏医学之形成和发展、汉藏医学之交流均有重要贡献。
成书过程
8世纪末,藏族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问世。据记载,吐蕃王室御医宇妥·元丹贡布受藏王派遣曾两次赴中国内地五台山等地学习中医药学,三次到天竺等国家学习天竺医学、波斯医学等知识,充分汲取这些医药学的内容,并融汇早期藏医著作《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医书的内容,深入总结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吸收中医、阿输吠陀(印度传统医学生命之学)和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等医学的精华,历时近二十年(约公元748~765年)编著而成。后来,经世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愈趋详细完备,特别是在12世纪由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的第十三代子嗣)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最终定稿。《四部医典》又经过许多医家的注释和校对而愈趋详明。
内容结构
章节结构
《四部医典》藏名为《据悉》,其意为四部分经续所组成的书。全书共分四部分,一百七十七章。第一部为《总则本》或《总则医典》(藏名《扎据》),共二十六章。第二部为《论述本》或《论说医典》(藏名《协据》),共三十一章。第三部为《秘诀本》或《秘诀医典》(藏名《门阿据》),共九十二章等。第四部为《后续本》或《后续医典》(藏名《其玛据》),共二十八章。
主要内容
《四部医典》第一部为《总则本》或《总则医典》内容是医学总纲,涉及藏医起源的传说,纲领性地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第二部为《论述本》或《论说医典》详细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胚胎发育、病因、病理、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和治疗方法、医疗器械等,还涉及医生的道德伦理要求等。第三部为《秘诀本》或《秘诀医典》为临床学部分,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状、诊断和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学、小儿科、皮肤科、传染科、神经科、中毒和养生等。第四部为《后续本》或《后续医典》论述了尿诊等藏医重要诊断方法,各种方剂药物的配伍、药物炮制、剂型和给药途径,各种外治疗法,包括放血疗法、吐法、针刺疗法、泄法、灸疗法、外敷疗法等内容。
《四部医典》涵盖医学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的分类以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内容,既有医学理论,也有具体医疗实践。《四部医典》中记载,药物的生长亦来源于五源。其中,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依靠和根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源,火为药物生长热源,风为药物生长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这一论述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即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药物的生长情况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生长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也就是各自依赖五源的成分强弱不同产生了药味。同时藏医认为药物的味、性、效亦源于五源。如土与水结合生出甘味、火与土结合生出酸味、水与火结合生出咸味、水与风的结合生出苦味、火与风结合生出辛味、土与风的结合生出涩味。五源缺一,特别是缺了空,药物即无生机。
《四部医典》内容涉及1616种病症,记载了2258种方剂。《四部医典》中还广泛记载了金属冶炼、药物炮制、陶瓷容器和手术器械等的制作工艺。详细阐述了从各种矿物中提炼金、银、铁、铝、铅、锡、青铜、汞等的工艺方法;各种谷物经过发酵后入药,或作为促使药物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介物之方法;各种矿、动、植物药材的炮制和去毒方法;各种手术和外治器械的制作规格、使用材料、构造机制等内容。
出版历史
公元8世纪末,藏医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了《四部医典》。这一著作经世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愈趋详细完整,特别是在12世纪由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的第十三代子嗣)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并最终定稿。后来,经过许多医药学家的注释和校对而愈趋详明。《四部医典》先后被翻译成英、德、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多国文字。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馆藏的4种木刻版本《四部医典》文献代代相传。其中,扎塘版于1546年由藏医学家苏喀尔·洛珠杰布依据宇妥萨玛·云丹贡布亲书的《四部医典》手稿和金注本刻制而成,是最早的木刻版,也是各种《四部医典》木刻版本的祖本。其他木刻版分别为1640年由藏医学家杰尊贡嘎宁布主持修订的达旦版;1662年由阿旺罗桑嘉措召集各地藏王医学家修订后刻制的甘丹平措林版;《曼唐》形成于清康熙,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年)时期。当时由全藏著名医学家和画家,以北方学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所绘《四部医典》教学图谱为蓝本,于公元1688年完成了60幅成套《曼唐》。此后,又依据《月王药诊》等经典医籍,补充了数幅尿诊和火灸穴位图,并参照各地收集的新鲜药物标本,补画了部分西藏自治区特产草药,使挂图增至79幅,另附一幅历代名医图,成为80幅唐卡画图,是《四部医典系列曼唐》的标准蓝本。17世纪末叶,《四部医典》的编纂新注释本《藏医四部医典注释·蓝琉璃》刻版印行。1892年由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组织藏医学权威主持修订后刻制的药王山版。这4个不同版本的木刻版《四部医典》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四部医典》善本,特别是扎塘版《四部医典》,是时间最早、保存完好的木刻祖本,中间附有彩色手绘插图,是16世纪中叶藏族木刻和印刷技艺的代表之作,是现存唯一最古老和不可替代的藏医古籍印刷珍本,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1942年金汁手写版《四部医典》是不可多得的集造纸、书法、装帧、美学于一体的艺术精品。
2022年12月,《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61卷-70卷)正式出版。该套丛书由以羽芊为主要负责人的西藏藏医药大学藏医药与天文历算古籍文献整理中心课题组收集整理了18个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四部医典》,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经过长期积累,课题组从中国各地收集到了扎唐版、八邦版、觉热版、龙珠版、宗嘎版、拉卜楞版、岗布版等18个不同版本的《四部医典》,大部分为完整版本。其中,八邦版为手写、彩色版,注释最完整;龙珠版为珍稀的完整版;宗嘎版(彩色)和觉热版虽不完整,但属较为罕见的版本。
申遗历程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自2014年起开始为《四部医典》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做了大量前期的准备工作。2015年,《四部医典》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此后,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相关工作展开。其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对《四部医典》的源流历史、文献考证、版本确认等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在全世界范围对《四部医典》的研究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搜集和整理了十余本汉、藏、英参考资料。2017年4月,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推荐,《四部医典》参加《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评选。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筹备专项经费,成立专班组,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领专班组成员开展申报工作。后期自治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审定申报初稿后,提交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并邀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专家对申报文本和视频解说词的英文进行校对和审定,最终经国家档案局专家再次审查,制作完成了申报片。
2018年5月,《四部医典》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标志着《四部医典》拿到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入场券”。之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开展了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如通过《四部医典》文献遗产影印出版、制作宣传板块、撰写学术论文、开展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普及世界记忆成果,为进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作好准备。2021年7月,接到国家档案局通知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专班组,并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十个多月的时间,专班组一边准备申报材料,一边反复修改打磨文本20余次。其后,又经过国医大师、藏医药名老专家、藏学专家等知名人士的考证、审定后,邀请自治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相关专家进行审议并申报初稿。最终经国家档案局专家再次审查,确定申报书并制作完成了申报片。在国家档案局的支持下,专班团队整理好申报各项材料,通过多层的严格评审,最终由国家档案局向世界记忆委员会提出正式申报。
2022年10月至11月,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反馈意见,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研究员、副院长、专班组组长银巴对英文文本进行了反复的删减和修改、审定,最终形成精简的英文文本,通过国家档案局审核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提交,得到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的肯定并成功受理。2023年5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6次执行局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世界记忆名录》新入选项目名单。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组织申报的《四部医典》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藏医药学及其所承载的藏文化正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在传播和践行藏医济世利众精神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标志着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藏医药学得到世界认可,标志着以《四部医典》为主的藏医学理论和诊疗价值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得以广泛宣传。
价值意义
《四部医典》在藏医药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堪比《黄帝内经》,是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典籍代表之一,其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在也极具研究利用价值。
《四部医典》及其注解中指出,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龟期及猪期,相当于水生动物到爬行纲,再到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胎儿每周的发育状况,这种记述基本符合生物进化论。《四部医典》对胚胎学的认识,在所有古代传统医学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单看胎儿的形成,藏医学理论很多地方与现代医学非常接近,有很多独到之处。可见藏医胚胎学的成就,在世界胚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四部医典》极力推崇养生保健和滋补抗衰的方法,记载了200多种食材,是传统医学典籍中一部较完整的营养学及食疗著作,从而成为藏族生活中的健康指南。藏民族每日必食的主食糌粑,其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常吃可强身健体;再比如,民间暴发大型流行疾病以及重病放血等情况下,人们会自觉少串门、防来客;据藏历推算,七月份西藏自治区迎来沐浴节,在此期间沐浴于江河溪流之水,可消除疾病。此外,为预防疾病,身上佩戴天珠、石陨石、珍珠等珠宝类物品等。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在《四部医典》中都有记载。在藏民族生活的地方,这部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的巨著,跨越千百年,始终深藏在藏族生活的各个角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界观。
17世纪,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召集著名画师按照《四部医典》内容主持绘制了80幅藏医彩色挂图,为世界首创,清晰和真实地展示了几十种藏医外科器械,很好地展现了复杂的藏医外科手术和精湛的器械制造工艺。80幅藏医唐卡由几千个小图画组成,是藏医药传承中最生动、形象的医学教材。这些唐卡完全按照《四部医典》文字叙述的内容绘制,图文并茂地阐释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共分4部分:《根本部》4幅,《论说部》35幅,《秘诀部》16幅,《后续部》24幅,另附1幅历代名医图,现珍藏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历史上,诸多藏医药学家对《四部医典》编纂的各种注解就达200多种,到现代依然不断有当代藏医药专家学者所著的《四部医典》新版注释问世。当前,《四部医典》还是中国及国际藏医院校师生教学、实践、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千百年来,《四部医典》不只在西藏自治区地区传播,还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蒙古地区,甚至现在的欧美国家等地都有广泛传播。
参考资料 >
《四部医典》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新华网.2025-10-26
《四部医典》.《四部医典》.2025-10-26
《四部医典》:流传千年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6
东西问丨德吉措姆:藏医著作《四部医典》缘何值得被世界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5-10-26
《四部医典》的科学性和医疗价值被世界认可— 藏医药文化迈步走向国际视野.《四部医典》的科学性和医疗价值被世界认可— 藏医药文化迈步走向国际视野.2025-10-26
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百家号.2025-07-12
四部医典.四部医典.2025-10-26
喜马拉雅地区共享的医学经典《四部医典》.喜马拉雅地区共享的医学经典《四部医典》.2025-10-26
《四部医典》.民族文化资源库.2025-10-26
“托在掌心上的透明余甘子”——《四部医典曼唐》介绍.中国西藏网.2025-10-26
18个版本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出版发行.澎湃新闻.202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