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炎

mysmile 百科 4
细菌性**炎

细菌性**炎(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感染。

细菌性**炎是因**正常菌群失调所致,促使**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频繁交配、反复**灌洗等因素有关,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分泌物增多是细菌性**炎临床特点,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烧灼感,**后症状加重。该病主要采用Amsel临床诊断标准,Amsel4项中具备3项,可诊断为细菌性**病。治疗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

不同人群和地区的细菌性**炎发病率变化较大,细菌性**炎在中国健康体检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1%,在妇科门诊**炎症患者中占36%~60%,常发生于性活跃的女性。细菌性**炎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可引起盆腔炎症性疾病、妇科手术后感染及不孕症。妊娠期合并该病可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细菌性**炎也会增加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如人类**瘤病毒(人**瘤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奈瑟氏球菌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等。

命名

细菌性**炎又称细菌性**病,对病原体认识的差异,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命名。该病在1984年以前被称为非特异性**炎,1984年瑞典召开的专题主题会上命名细菌性**病。

病因病原体

正常**菌群以乳杆菌占优势。若产生H2O2的乳杆菌减少,**pH升高,**微生态失衡,其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还有其他厌氧菌,如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以及人型支原体感染,导致细菌性**病。

危险因素

可能与多次妊娠、妇科手术、频繁性生活、反复**灌洗、新性伴、多性伴、**、月经期**、紧张、吸烟和应用官内节育器(IUD)等有关。

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传播机制

细菌性**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分泌物增多是其临床特点,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交配后症状加重。分泌物呈鱼腥臭味,是厌氧菌产生的胶类物质(尸胺腐胺三甲胺)所致。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检查**黏膜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常黏附于**壁,但容易从**壁拭去。

并发症检查诊断Amsel临床诊断

主要采用Amsel临床诊断标准,下列4项中具备3项,即可诊断为细菌性**病多数认为线索细胞阳性为必备条件。

Nugent革兰染色评分

除上述临床诊断标准外,还可应用Nugent革兰染色评分,根据**分泌物的各种细菌相对浓度进行诊断。**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Nugent≥7分即可诊断为细菌性**病,评分具体见表1:

注:各项根据每10个油镜视野下观察到每类形态细菌的平均数量进行评分;0+:未见细菌;1+:<1个细菌;2+:1~4个细菌;3+:5~30个细菌;4+:>30个细菌;-无此项。

其他

有研究显示厌氧菌预成酶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病的辅助诊断,大部分患者唾液酸甘酶阳性。细菌性**病由**微生物菌群失调造成,因此细菌培养在诊断中意义不大。

鉴别诊断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可抑制厌氧菌生长而不影响乳杆菌属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全身用药

首选为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共7日;其次为替硝唑2g,口服,每日1次,连服3日;或替硝唑1g,口服,每日1次,连服5日;或克林霉素3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日。不推荐使用甲硝唑2g顿服。

局部用药

甲硝唑制剂200mg,每晚1次,连用7日;或2%克林霉素软膏**涂抹,每次5g,每晚1次,连用7日。哺乳期以选择局部用药为宜。

预防预后

初始治愈率为70%~90%,但其病原体并不唯一,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为20%,治疗后3个月可达40%,治疗后1年高达60%。该病的并发症较多,可引起盆腔炎症性疾病、妇科学手术后感染及不孕症等,也会增加人**瘤病毒(HPV)、艾滋病病毒(HIV)、奈瑟氏球菌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而相关的妇产科并发症又会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复发处理

对于复发性细菌性**炎,尚无公认的定义和最佳管理方案。针对细菌性**炎反复发作者可参考的治疗策略包括:

合并妊娠管理

妊娠期细菌性**炎的发生率波动于3.5%~50.0%。妊娠状态与细菌性**炎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变化,**局部黏膜免疫功能变化,子宫颈黏液及**分泌物增多,可能增加了细菌性**炎的易感性;另一方面BV可导致上生殖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及产褥感染有关。因此,对于妊娠合并细菌性**炎的管理应充分权衡患者筛查、治疗的获益与潜在的风险。

筛查及治疗原则

无需常规对无症状孕妇进行细菌性**炎筛查和治疗。有症状的孕妇以及无症状、但既往有感染相关流产或早产病史等高风险的孕妇均需筛查,筛查阳性者需进行治疗。对妊娠合并细菌性**炎进行治疗的明确获益是能缓解**感染症状和体征,潜在益处是减少妊娠期细菌性**炎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和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用药方案

可选择甲硝唑克林霉素。研究数据未发现甲硝唑及克林霉素存在明显的致畸作用;尽管属于妊娠期相对安全药物,妊娠期应用时仍建议充分知情告知应用药物的利弊。妊娠早期尽量避免应用硝基咪类药物。妊娠合并细菌性**炎者治疗后需随访治疗效果。有条件者,治疗后可复查**微生态检测,评估**菌群恢复情况及疗效。

历史

1955年,Gardner和Dukes首先从感染性**炎患者中分离出加特纳菌,因而称此病为**嗜血杆菌性**炎。到80年代,人们发现此菌和其它嗜血杆菌不同,定名为**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改称此病为加特纳菌性**炎。1983年,在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上选定了最为简明的名称——细菌性**病,理由是其病原体不仅是**加特纳菌,而且还有其它厌氧菌;另外此病炎症不明显,**分泌物中免疫细胞稀少,称为**病比**炎更为恰当。中国最早关于此病的调查为1990年,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在南京地区发现其患病率在成年健康妇女中为18.92%,在性罪错妇女中为36.73%,在妇科学门诊有**异常分泌物的患者中为43.33%。

研究进展实验室诊断

细菌性**炎对女性日常生活和生殖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合理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Amsel标准和Nugent评分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是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细菌性**炎的金标准。Hay-Ison评分则简化了Nugent评分定量细菌的过程,但仍强调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测的重要性。**微生态评价将功能学检测作为形态学检测的补充,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微生态菌群状况。分子诊断技术可作为显微镜诊断不可用时的替代方法,但其对有临床症状的细菌性**炎患者意义更大,不能作为细菌性**炎的临床诊断或排除标准。传统诊断方法涉及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和判断,不仅需大量人力,且对检验人员的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2025年以来,机器学习人工智慧在提高**分泌物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测准确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检验人员劳动负荷,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室人员应全面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根据诊疗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功能学及分子诊断作为补充或参考,制订科学、规范的诊断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

乳杆菌活菌胶囊的应用

目前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对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调节菌群平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复发率及耐药率均较高,预后较差,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乳杆菌活菌胶囊主要通过分泌过氧化氢DL-乳酸等物质,促进**酸性环境恢复正常,并对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和消除作用,进而维持**菌群平衡。

参考资料 >

痒痒痒!仿佛有无数个小虫子在爬……如何摆脱恼人的**炎?.钱江晚报.2025-12-25

ICD-10 Version:2019.icd.2025-12-25

..2025-12-21

..2025-01-02

..2025-01-02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会传染吗 细菌性阴道炎症状表现 细菌性阴道炎能自愈吗

上一篇郑玄

下一篇少年审判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